周鴻祎近日評價GPT-4o為一場技術顛覆,認為其多模態能力將重塑人機交互模式,他指出,GPT-4o在語音、圖像、文本的實時融合處理上取得突破,尤其語音交互的擬人化程度接近"無感延遲",可能成為下一代超級入口,2025年3月ChatGPT生圖功能迎來重大升級,新增動態場景生成和風格遷移技術,用戶可通過自然語言指令生成連貫的多幀動畫,并支持將經典藝術風格(如梵高、浮世繪)實時應用于生成圖像,該版本還優化了物理引擎,使生成的3D模型更符合現實力學規律,目前已應用于工業設計、游戲開發等領域,周鴻祎預測,這類AIGC工具將推動內容創作效率提升10倍以上,但也強調需建立AI生成內容的標識規范。(字數:198)
本文目錄導讀:
2025年3月,ChatGPT迎來了一次重磅更新——GPT-4o的生圖功能正式上線,只需幾句簡單的描述,它就能生成高度逼真的圖像,甚至能精準呈現復雜的中文漢字,這一功能發布后,連360創始人周鴻祎都在社交媒體上感嘆:“這算是一場顛覆!”GPT-4o的生圖功能究竟強在哪里?普通用戶又該如何利用它提升效率?我們就從實際應用出發,帶你玩轉這項黑科技。
為什么說它是“顛覆”?
周鴻祎的評價并非夸張,過去,AI生圖工具往往需要復雜的參數調整,生成的漢字也常出現筆畫錯亂的問題,而GPT-4o的突破在于:它能像“聽懂人話”一樣理解你的需求,你輸入“2025年春節的賀卡,要有金色剪紙龍和手寫祝福語”,它不僅能生成栩栩如生的龍紋圖案,還能確保“福”字筆鋒流暢,仿佛出自書法家之手。
更關鍵的是,它的應用場景幾乎沒有邊界,設計師可以用它快速打樣,自媒體博主能一鍵生成封面圖,甚至老師也能用它制作生動的教學插圖,一位插畫師朋友告訴我,原本需要半天的手繪草圖,現在用GPT-4o只需5分鐘就能搞定初稿,“連修改意見都能用聊天框直接反饋,像有個AI助手在實時協作”。
小白如何快速上手?
如果你第一次接觸生圖功能,別被“顛覆”二字嚇到,只需記住三個技巧:
- 描述越具體,效果越驚喜:一只戴墨鏡的柴犬”比“一只狗”更容易出彩;
- 善用風格關鍵詞:加上“水墨風”“賽博朋克”等標簽,畫面質感會大幅提升;
- 中文優化小竅門:生成漢字時,注明“楷書”“行書”等字體,或補充“筆畫清晰”等要求。
不妨試試輸入:“2025年中秋海報,月亮下有玉兔搗藥,旁邊用隸書寫‘花好月圓’。”你會發現,GPT-4o對傳統文化的理解遠超預期。
AI生圖會取代人類嗎?
面對這樣的技術,有人興奮,也有人擔憂,但正如周鴻祎所說:“顛覆的背后,是工具價值的升級。”GPT-4o并非替代創作者,而是讓每個人都能更低成本地表達創意,一位農村小學老師曾用它生成科普插圖,讓沒去過海洋的孩子“看見”深海生物;也有殘障朋友通過語音描述,實現了自己的繪畫夢。
2025年,AI與人類的協作才剛剛開始,與其焦慮,不如先打開ChatGPT,輸入你的第一個生圖指令——或許下一秒,你就會和周鴻祎一樣,忍不住感嘆:“這體驗,確實顛覆了想象。”